本站首页 | 大医首页
站内搜索:

快速返回
内容栏目一览
发布时间:2018-07-20 09:47:10  本文被阅次数:  作者:  编辑人:孙福伯 我要打印 字号:

苗延巍

导师姓名:苗延巍 导师类别:硕士研究生导师,博士研究生导师

性别:         工作单位: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

科室/教研室:放射科

专业技术职称:教授 最高学历:本科 最高学位:博士

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时间:2006年

已培养研究生数量:(硕士38 博士 4 )

指导研究生获得校级及以上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情况

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,蒋玉涵,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脑灰白质精细

结构及神经血管耦合功能改变的多模态MRI研究,2020级

主要研究方向(限影像技术方向):

1.基于人工智能优化MRI技术,包括快速成像技术、功能成像技术

2.MRI新技术的临床应用

主要学术兼职(不超过三项):

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六届委员会神经学组委员,2022年4月-2026年3月;

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教学技术学组副组长、基层工作学组委员,2022年5月-2026年5月;

辽宁省医师协会放射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会长,2022年1月-2026年1月

承担科研项目情况(近五年):

  1.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/重点支持项目(U23B2062):基于5G与多模态数据的恶性肿瘤疗效智能评估建模和临床验证研究,项目合作者,2024年01月-2027年12月;

  2.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81801657):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LCSPT环路改变的

    MRI结构及功能成像序贯研究,项目合作者(第2位);2019年1月-2021年12月;

  3.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81671646):II型糖尿病神经元凋亡低氧影响机制的

    MRI结构及功能成像研究,项目主持人,2017年1月-2020年12月;

  4. 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计划(科技惠民,2020JJ7SN075):多模态MRI组学预测胶质瘤分子分型及预后;项目主持人;2020年1月-2021年12月

承担教学项目情况(近五年):

 

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得荣誉(近五年)

1.全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:医学影像新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重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,2020年,第三位;

2.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:癫痫病颅内致痫灶MR新技术检测及治疗导向应用,2019年,第二位;

3.大连市高层次人才之“高端人才”,2021年。

代表性论文或专利(3-5项):(注:请按以下格式录入,新罗马5号字体,通讯作者粗体)

1.Shiyun Tian, Meichen Liu, Chun Yang, Wei Du, Bingbing Gao, Mengying Li, Tao Pan, Tieli Liu, Qingwei Song, Liangjie Lin, Huimin Zhang*,Yanwei Miao*.The impact of ACTH levels on neurotransmitters and antioxidants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: A novel investigation.J Affect Disord. 2024:365:587-596.doi: 10.1016/j.jad.2024.08.142.

2.Jiang Yuhan, et al.Disturbed dynamic brain activity and neurovascular coupling in end-stage renal disease. JMRI,2024,DOI: 10.1002/jmri.29597

3.Chun Yang, Shiyun Tian, Wei Du, Meichen Liu, Rui Hu, Bingbing Gao, Tao Pan, Qingwei Song,Tieli Liu, Weiwei Wang, Huimin Zhang,Yanwei Miao*.Glymphatic function assessment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disorder and its relation to cerebral white-matter alteration.Quant Imaging Med Surg,2024.https://dx.doi.org/10.21037/qims-24-510

4.Gao B, Qu M, Jiang Y, Li W, Wang M, Pei C, Zheng D, Yang C,Miao Y*. Fractional Anisotropy is a More Sensitive Diagnostic Biomarker Than Mean Kurtosis for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with Cognitive Dysfunction: A Diffusional Kurtosis Map Tract-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Study. AJNR Am J Neuroradiol,2024,45(8):1098-1105. doi: 10.3174/ajnr.A8297.

5.Mingrui Qu, Bingbing Gao, Yuhan Jiang, Yuan Li, Chenhui Pei, Lizhi Xie, Yukun Zhang, Qingwei Song,Yanwei Miao*. Atrophy patterns in hippocampus and amygdala subregions of depressed patients with Parkinson's disease. Brain Imaging Behav. 2024. doi: 10.1007/s11682-023-00844-9.

联系方式:电子邮箱:

ywmiao716@163.com

大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版权所有
辽宁大连旅顺南路西段9号 116044

CopyRight © Since 2011,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. All rights reserved.
Designed by NetworkCenter of DMU.
Total visits: